大赛简介
全国人工智能大赛(NAIC)自2019年首届成功举办以来,始终立足国际视野,紧密围绕重点科研方向及产业前沿难题,以竞赛形式促进科研创新,吸引顶尖人才,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。四届大赛累计吸引来自20多个国家的2万多支高水平团队参与,成功构建了五个百万级数据集,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源。同时,大赛还链接了多家头部科创单位,共同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引入了20余位优秀人才,并推动了多项科技成果的落地应用。
组织单位
- 主办单位:深圳市科技创新局、鹏城实验室
- 承办单位: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(AITISA)
- 协办单位:华为技术有限公司、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、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、鹏城实验室科教基金会
- 支持单位: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会
赛题背景
随着图像压缩技术的不断发展,传统算法的性能提升已逐渐趋于极限。基于深度学习的AI图像压缩算法,凭借其非线性变换和端到端优化的特性,逐渐展现出超越传统算法的优势。然而,当前AI图像压缩算法仍面临诸多挑战,包括解码复杂度较高、模型泛化性不足以及在极低码率下难以获得优秀的主观质量等。本赛题旨在针对这些技术难点,推动AI图像编码技术的突破与发展。
赛题任务
参赛者需针对在不同场景下采集的高清图像,设计并实现一种纯AI的图像压缩算法。该算法需在限定的码率、解码时间和解码复杂度条件下,完成图像的高保真重建。具体要求如下:
- 初赛:码率不超过0.1 BPP/image,解码程序运行时间不超过10s/image,解码复杂度不超过10^6MACs/pixel。
- 复赛:码率要求不变,解码程序运行时间仍不超过10s/image,但解码复杂度需降低至10^5MACs/pixel。
- 决赛:保持初赛和复赛的码率与解码时间要求,解码复杂度继续维持在复赛标准。
大赛官网
地址:【活动入口】
竞赛流程
初赛阶段
- 启动仪式与赛题发布:2024年11月28日,大赛将举办启动仪式,并正式发布初赛赛题。参赛者可登录大赛官网进行预报名。
A榜评测阶段:
- 时间: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28日
- 内容:开放初赛验证集下载,参赛团队可每日最多提交3次作品进行评测。
- 评测方式:测评系统将自动评测得分,并实时更新排行榜,记录各团队的最高成绩。
- 报名与组队截止:2025年2月28日(晚上12:00),报名、组队及队伍信息调整截止。A榜排行榜中的所有参赛团队将获得B榜参赛资格。
B榜评测阶段:
- 时间:2025年3月3日至2025年3月5日
- 内容:开放初赛B榜测试集下载,参赛团队可每日最多提交3次作品进行评测。
- 评测与晋级:测评系统将继续自动评测得分并更新排行榜。最终,B榜排行榜前100支团队将晋级复赛。
复赛阶段
- 复赛测评:时间:2025年3月至2025年4月
- 内容:根据赛程安排,依次开放复赛A榜验证集及B榜测试集供参赛团队调取及下载。
- 提交与评测:每日每队最多可提交3次作品,测评系统将自动评测并更新排行榜,记录最高成绩。
- 注意事项:相关团队必须自行保存最高成绩作品的源代码以备后续审核。
- 晋级决赛:每赛道经技术委员会审核后,排名前10名的团队将晋级决赛。
决赛阶段
决赛形式:2025年4月下旬,将举行线下决赛,包括路演答辩和颁奖典礼。
算力支持:复赛与决赛期间,云脑II将提供算力支持,确保选手在NPU环境中进行推理和测试,以顺利完成算法调试、模型训练、模型测评等比赛任务。
注意事项:详细日程安排请留意后续更新,并请关注大赛官方通知以获取最新信息。
奖金设置
一等奖,1名,300000元
二等奖, 2名,150000元
三等奖,3名,100000元
优胜奖,4名,20000 元
一等奖30万元,决赛选手入职鹏城实验室,额外获得鹏城实验室科教基金会奖励的最高20万元千里马奖。
数据简介
本大赛提供多分辨率(最高达4K)且场景多样的图片数据集,涵盖风景、人物、卡通、屏幕内容以及AIGC等多种类型。
数据说明
- 初赛与复赛:均包含验证集和测试集,每套数据集包含10张图片。
- 决赛:仅包含测试集,同样为10张图片。
提交要求
参赛方案需通过启智平台提交,具体示例demo请访问: https://openi.pcl.ac.cn/yangjy/aicodec_demo
(1)源码提交要求
- 内容:源码应包含解码器代码及模型(如适用),解码器需能加载模型并将码流解码为图像。
- 文件大小:提交的文件(包括代码及模型)总大小不得超过250MB。
- 解码要求:解码程序需在规定的解码时间内完成解码,且复杂度不得超过给定的解码复杂度限制。
- 提交位置:源码应提交至“模型”标签下,验证阶段允许更改,但测试阶段不可更改。
- 命名规范:解码后的图像应命名为“输入图像名称_dec.输入图像后缀”,并存储在当前目录下。
- 阶段说明:初赛和复赛分为验证阶段(比赛开始至比赛结束前三天,发布验证集)和测试阶段(比赛结束前三天至比赛结束,发布测试集)。为避免测试阶段解码器模型过拟合测试集,测试阶段禁止修改解码器文件。决赛仅包含测试阶段,且提交的源码必须在复赛的验证阶段已经提交过。
(2)数据提交要求
- 码流文件:需提交每张图像的码流文件,命名为“图像名称.bits”。
- 文件大小限制:每个码流文件(对应一张图像)的大小不得超过0.1乘以图像分辨率(以bit为单位)。
(3)文档提交要求
- 内容:应包含编解码器的实现细节、编解码算法的描述(用于评价创新性)以及解码复杂度的说明(用于交叉验证)。
提交示例
(1)源码文件:
该压缩包包括解码器代码及模型参数:
提交到“模型”标签下:
修改后的图片展示:
(2)数据文件:
该压缩包下包含各个图像的码流:
提交到代码标签下:
码流及解码图片保存在训练任务的结果下载目录下:
更多AI比赛请关注
AI人工智能网站--AITOP100平台AI创作大赛专区: 点击此处进入AI大赛专区
AI人工智能网站--AITOP100平台活动专区:点击此处进入活动专区
AITOP100平台大赛社群二维码: